close

在搞笑廣告的推波助瀾下,「骨刺、腰節骨酸痛,緊卡控八控控.......」成了街頭巷尾人盡皆知的廣告詞。只是許多患者對於這個現代人經常會出現的症狀所需要的治療方式和花費,在心裡都很多的疑慮。基本上相關手術還給人「高風險」和高花費的印象裡。事實上許多「高貴」的醫材並非必須,仍然得看個人症狀和醫生的技術,如果是標準化流程的脊椎微創手術,健保已經可以完全給付,建議有需要的民眾還是得「貨比三家」,再決定醫療院所。

人類的脊柱包含25塊脊椎骨,以及由24個椎間盤所形成的24個活動關節,在過了青壯年的巔峰期之後,這些關節就開始面臨退化的問題了。退化性脊椎病變說穿了就是脊椎關節不穩定所引起的。 所謂的「退化性脊椎病變」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復健 包含椎間盤突出、神經管狹窄、與脊椎滑脫,其中椎間盤突出與神經管狹窄涉及神經壓迫,而脊椎滑脫則除了神經壓迫之外,還有脊柱結構穩定的問題,在臺灣傳統口語化的稱呼裡,上述三種病症都可以統稱為罹患「骨刺」。

在症狀方面,這三種病症也非常類似,不外乎下背痛、坐骨神經痛(沿著臀部與髖部往大腿小腿後外側的一線型放射狀疼痛)、與跛行(走路耐力持久度的下降)。到底是哪一種病症所造成的症狀,還需仰賴外科醫師的進一步診斷,而精確的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運動診斷方式依照醫師考量,可以搭配X光、肌電圖神經傳導、以及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醫師曾仁河表示,退化性脊椎病變的治療方式分為兩大類,一是「非手術治療」,也就是藥物與髖關節物理治療,另一則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各式消炎止痛藥,必要時輔以短暫的類固醇治療,而物理治療包括各種的穿透式熱能療法、與牽引(拉腰),也可以涵蓋中醫的推拿與針灸。要注意的是,當病症主因是脊椎滑脫時,牽引治療必須格外小心,以免牽引不慎造成滑脫加劇與病情惡化,因此必須由復健科醫師配合脊椎外科醫師的建議加以衡量。一旦治療必須考慮手術介入時,不外乎神經壓迫嚴重、與脊椎因滑脫而結構不穩定。

現代醫學針對退化性脊椎病變的手術治療,在概念上來說,幾十年來沒有太大的改變,簡言之只有兩招:神經減壓與脊柱固定。以椎間盤突出來說,神經減壓靠的是把突出或破裂的椎間盤軟骨切除,而神經管狹窄造成的神經壓迫,則需透過神經管結構的部分移除來做減壓(椎弓切除),至於脊柱固定則是用在脊椎滑脫時的結構不穩定,固定方式又包含骨釘植入與骨融合術。雖然概念上幾乎一成不變,但方法在近十年來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主要關鍵在於微創手術觀念的引進。

脊椎微創手術在定義上必須是配合特殊的「管狀撐開器」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運動,以達到脊椎骨骼的破壞最少、脊椎旁肌肉的傷害最小,至於放大管狀撐開器下手術視野的媒介,則依醫師個人的習慣可以是視力良好的肉眼、顯微鏡、或內視鏡,在這樣的概念之下,脊椎微創手術可以針對神經減壓達到與傳統手術一樣的效果,而且進一步因為骨骼、肌肉、組織破壞少,因此疼痛輕、體力復原快、更早回復活動力。

曾仁河表示,針對脊椎滑脫的治療,微創手術是脊椎外科界的一大重點,也是近十年來脊椎手術的一項重大改變。脊椎滑脫除了神經壓迫之外,還有脊柱結構不穩定的問題,前面提到過神經減壓已經可以用微創方式達成了,只要運用管狀撐開器直接穿刺過脊柱旁肌肉至骨釘植入點進行手術、同一個管狀撐開器路徑下可以進行神經減壓、骨融合改採行人工椎間融合器,這樣子的微創作法組織破壞少、失血量少、手術後復原也快,神經減壓效果與傳統的大傷口手術一樣好,尤其針對罹患脊椎滑脫需要手術日益增長的年齡層族群,微創手術更是唯一的選擇。

既然骨釘與椎間融合器只要健保審查核准後都是可以給付使用的,那麼為什麼印象中需要動輒自費數十萬呢?曾仁河醫師強調,自費醫材的來源很多,包括高速鑽頭、顯微鏡內視鏡無菌套、止血凝膠…其中「高貴」項目有經皮穿刺骨釘、特殊金屬製的椎間融合器、導航設備(包含「雷納生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器材組等等,這些高貴醫材涉及使用的必要性與名目的合理性,除了尊重手術醫師的考量外,還需要病人自身的考量與多多諮詢不同的醫師,總之,完全健保給付狀況下是可以完成標準脊椎微創手術的。

 

資料來源:好醫師新聞網
 

arrow
arrow

    cseo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